黄河流域五省枣区考察纪实
0
2011-03-10 10:34:58 作者:刘玉峰 王迪

黄河流域五省枣区考察纪实

 
??枣又俗称红枣,原产我国,已有8000多年的栽培史。国外的枣树都是从我国引进的,栽培很少,我国枣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9%,枣的英文名为Chinese jujube 或者Chinese date,即意为中国枣。枣营养和医疗价值很高,药食兼用,自古即为五果之首。枣树抗逆性极强,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旱涝保丰收,被称为铁杆庄稼。枣树经济寿命长,千年枣树仍枝繁果硕,愈老弥坚。枣树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枣树的诸多特性正与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吻合。又因枣果为红色,花为金黄色并呈正五角星形,故枣乡人誉之为国树。枣最早栽培于黄河流域,是她和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今,尽管枣早已遍布全国,但黄河流域的冀、鲁、豫、晋、陕五省的枣栽培面积最大,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我们去年举办了首届中国枣产业发展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枣树专家、技术人员,生产者、经销商等汇聚一堂,共商枣业大计。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我国枣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大家一致认为枣是我们的国宝,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枣树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得到重视和发展,但目前枣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品种混杂,缺乏标准化生产、病虫害严重、品质差、盲目发展、丰产不丰收、市场不规范、加工落后、龙头企业少、产业链短等诸多弊端和瓶颈问题制约着枣产业发展,亟宜解决和突破。鉴于此,我们倡建了中国枣产业网上联合会,旨在推动枣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枣产业的传媒(中国枣网)、中国枣产业的智库(高层论坛)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助力中国枣产业做大、做强。
  枣花已谢,枣儿要红。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枣业现状,我们决定对枣的主产区—黄河流域五省进行考察。7月1日——党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对“国树”的深厚兴趣和振兴枣业的使命感从首都北京出发,开始了考察中国枣产业的黄河流域枣区九日行。

  七月一日 河北•沧州

  早7时从北京出发,11时抵达河北沧州。沧县红枣产业协会张瑞锡理事长已在车站等候。63岁的张理事长原在沧县任副县长14年,退下来后抱着做大做强沧县红枣产业的愿望筹建了沧县红枣产业协会,正是“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其创建的“沧州枣业循环经济型生态发展模式”,在首届中国枣产业发展论坛上交流后引起全国不少枣区反响。山西省枣企业联合会已下简报在全省推荐该模式。
  沧州市是全国著名的金丝小枣之乡,枣树种植面积已达315万亩,产量4.8亿公斤。在张瑞锡理事长的陪同下,我们考察了位于纪晓岚故里的沧州(崔尔庄)红枣市场,据市场董事长张振忠介绍,崔尔庄红枣市场年交易量已达5亿多公斤,交易额27亿元,有力地拉动了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市的枣产业发展。在市场枣交易高峰期,来自全国各地市枣农、采购商齐聚市场,日进场交易的汽车、农用三轮车达到八千辆以上。扩建多次占地202亩的市场仍车满为患,异常拥挤。张振忠董事长还是晓岚故里村的村支书,在当地被称为“红枣书记”和“红枣大王”。“文宗兴故里,红枣旺新都”——打造中国枣都之梦是张振忠多年的夙愿。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创新和干劲,十年前连一张办公桌都没有的村支书,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枣专业批发市场。六年前,就具超前意识与中国枣网合作,通过中国枣网对市场的宣传,有力地拓宽、提高了市场交易枣的销售区域和外销量。他还注册了“草堂红”、“草堂春”商标,现在正铆足劲全力打造中国金丝小枣第一文化品牌。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曾对其大加赞赏,笑称“古有纪晓岚,今靠张振忠”。张振忠针对市场经纪人,囤枣居奇、本地捣腾,交易量大于枣产量的弊端,正与政府合作成立经纪人服务公司,以规范经纪人行为,加大市场交易枣的对外辐射、销售力度,拉动枣价上升,缓解枣贱伤农对枣业持续发展的危害。
  在沧县大禇村乡策城村,看到张瑞锡理事长的红枣循环经济示范村,在沧县红枣协会的牵线搭桥下,依托南京农业大学的农药残留降解技术及管理理念,使“科研机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订单生产运作模式,健康有序地进行。首先以南京农业大学农残降解技术对土壤进行修复,使土壤达到生产绿色食品的国家标准。其配套技术包括三位一体沼气工程技术、食用菌种植技术。这样果农每年修剪的大量的废弃枣树枝条经过粉碎为食用菌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产后菌棒废渣连同人畜废弃物、植物秸杆被送到沼气池。沼渣、沼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后为枣业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提供了高质量的有机肥、杀菌剂。沼气还给枣农的生活带来了绿色能源。产业间循环互动发展,形成了“果——沼——菌——畜”一体化生态发展模式,给了林果专业村一个绿色基地、绿色能源、绿色肥料、绿色环境为标志的生态、清洁、小康的美好家园。沧州欧亚匡枣业有限公司与策城村红枣协会签订了一定三年的绿色金丝小枣购销合同。企业以高于同期市场价0.1元钱价格收购。据协会负责人保守估计,每亩枣使农户直接和间接增收500多元。我们希望这种模式在枣区得到更多的认可,并得以推广,使更多的枣农受益。张瑞锡下步准备充分借助沧县已通过的金丝小枣原产地域保护和证明商标之优势,塑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原产地绿色枣业品牌。

  七月二日 山西•太原

  上午八时我们从沧州出发,下午三时半抵达太原,在山西省果品公司总经理李云楼和山西枣企业联合会赵子龙副秘书长等人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山西满天红食品公司,53岁的满天红食品公司董事长王春英还是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能手。她介绍,公司从成立到今只有半年多的时间,所生产的产品在北京、上海、太原等大中型城市销售情况不错,她正在着手制定贡枣企业生产标准。针对满天红食品公司生产的枣糖果产品,我们建议:可把枣、花生、栗子三种果品结合在一起,推出婚宴所需的“早生贵子”系列产品,以取代传统的糖果,赋予红枣传统的团圆、喜庆的文化内涵。
  晚间与山西省供销社副主任兼山西省枣企业联合会韩迅会长座谈,据韩会长介绍:山西枣企业联合会在发起之初就意识到,企业作为连接枣产区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产业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源头和终端两个领域。把山西境内的深加工及销售企业组织起来,以引导开拓和规范市场,增强流通环节的凝聚力,把带动山西枣产业的整体发展作为协会的工作中心。由此我们想到了今年6月份已经考察过的山东枣区,拥有两处万亩冬枣示范园区的山东滨州裕华集团董事长姜玉华兼任滨州市冬枣协会会长。协会帮助会员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并解决枣农有好枣,卖不了、卖不好的问题。姜玉华董事长向我们介绍,裕华集团创造万亩冬枣示范园区模式有四大作用:1、开发盐碱地、营造生态林、盐碱地上造绿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农民转化为农业园区中的产业工人,最终成为企业股东,彻底改变农民命运(农民工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迎刃而解);3、农业产业化对当地枣农的示范带头作用;4、龙头销售带动作用。裕华集团打造的“雁来红”冬枣品牌已成为中国鲜食枣的领头雁,已占领国内高端市场,05年冬枣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

  七月三日 山西•太原•吕梁

  早上6时即接到了山西红枣协会会长、全国著名枣专家张志善老师的电话,随后72岁的张志善老师和我们在细雨蒙蒙中考察了太原红枣市场,并一起探望了山西红枣协会常务副会长白凯老先生。79岁的白凯老先生是解放前清太徐地区的特工组组长,身为老党员老革命,看到老区从1945年解放至今,虽历61年仍然处在贫困状态,深感痛心和责任。白会长针对山西枣产区枣农栽培技术滞后的现状,决定倾其所有建立山西省红枣技术培训中心,免费培训全省的枣农。两位老会长加起来的年龄已达151岁,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们心系红枣,经常到枣区枣林为枣农进行指导。白发映红枣,更是感人情。两位老会长犹如黄土高原上的两株枣树,栉风沐雨,矢志不渝,昭示着中国枣产业和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温家宝总理考察山西时指出:“山西之长多煤、山西之短缺水”。缺水就应该发展耐旱作物,而枣树正是首选的适宜山区生长的具有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耐旱作物。同时枣还是截止到目前糖尿病人唯一可以使用的含糖果品(据《中华枣文大观》)。白会长多年前就患有糖尿病,经常下枣区的他出门前均检测尿糖血糖指标,在田间每天都要吃20来颗红枣,晚上回家复检各项指标,不高反低。
  随后我们考察了山西恒丰枣业有限公司,途中即见太原市区的不少公交车身和路牌广告是恒丰的内容,公司董事长杨春青介绍,公司正在申报“恒丰”为“中国驰名商标”,如申报成功,则“恒丰”商标就成为中国枣产业的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公司将整合并0EM(贴牌)山西乃至全国的有生产能力但无品牌、无销售网络的中小枣企业,以驰名商标品牌集聚企业,进而引导产业,创建中国枣产业品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为中国枣产业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
下午,我们在山西省临县刘平贵副县长陪同下,从太原出发,赶赴临县。初次见面,刘县长就给我们两次感动,一是驱车数百公里亲自从临县专程赶到太原接我们。二是其名片与临县政府副县长并列的另一“职务”——山西省红枣协会理事。对红枣事业的执着和情结由此可见一斑。
  五时,我们考察了位于吕梁市的山西木枣精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朱建国介绍:企业生产的“木枣精华素”产品全部采用临县生产的优质黄河大木枣深度提炼而成,而原来废弃的枣核做成工艺品,枣渣制作成枣香,使之综合利用。公司累计投资1.5亿元,其中0.82亿元为国家扶持老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专项资金。公司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已经完成,其生产工艺及现代化程度在国内均属一流水平。公司前期为国外公司生产木枣原料加工,现正计划生产自主品牌的深加工产品,市场定位为国内外的保健枣饮品、保健枣食品的高端市场。

  七月四日 山西•临县

  早6点从临县县城出发,我们沿黄河东岸经九曲黄河第一古镇——碛口镇参观了临县的种植基地和临县奥华枣业食品公司。临县地处黄河中游,吕梁山西侧,西濒黄河与陕西佳县相望,山峦起伏,梁峁连绵,沟壑纵横,地貌比例大致是五山四沟一分平。在沿黄公路行驶时,突遇没有任何提示牌的路基塌陷地段,汽车凌空飞起,险些窜入黄河,惊出一身冷汗。下车检查无妨后,慌忙捡些乱石堆放在塌陷地段,以警示其它过往车辆后继续赶路。在沿途休息时,一群当地老百姓围拢过来,其中一位黝黑壮实的山区大嫂在自己的瓜田里给我们摘了几个甜瓜,在自己的衣襟上擦了又擦,然后用力掰开递给刘县长和我们。问后得知,她熟识和我们同行的经常下乡进田、帮助她们的刘县长,送来甜瓜以表她对这位“红枣县长”的感激之情。临县人口60万,红枣面积达60多万亩,为该县主导产业。在黄河岸边曲峪镇我们见到了500年的老枣树林。在曲峪镇正觉寺村参观了临县奥华枣业食品有限公司,据郭海平经理介绍,公司年收购加工干枣3000吨,因方圆几十公里只此一家加工企业,吸收能力有限,加之交通条件恶劣,枣刚收下来三四毛钱一斤,干枣也只有六七毛钱一斤。老百姓因误认为草与枣树争水争肥而把草除净,水土流失严重,枣农误解这是一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矛盾。实际上应该提倡枣草间作,枣草共生不但不矛盾,而且增肥、保水、减少病虫害。针对临县的传统优势资源——地下的煤炭、地上的红枣,我们建议:地表风化煤富含的腐殖酸是生产有机肥的最佳原料,可使其变费为宝,生产有机肥料,发展红(红枣)+黑(煤炭)=绿(绿色产业)的生态模式。
    下午,受陕西佳县高宏副县长委托,红枣办高峰主任到临县接我们,第一句话是:无限风光向前看。跨过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的佳临黄河大桥踏上颂歌“东方红、太阳升”的发祥地——陕西佳县,一路之上看到的全是漫山遍野的枣林。高主任介绍,佳县现有红枣品种46个,枣树种植面积48万亩,年产红枣六千万公斤,佳县地处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十年九旱。县城地处山顶,三面环水,象一座中世纪城堡,俯瞰晋陕峡谷,气势恢宏。县城正处在黄河大峡谷北端,是著名的“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源头。同时,佳县和临县一样是水土流失、输送泥沙进黄河的 “功臣县”。黄河高原每年注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吨,平均含沙量达每立方米35公斤。长年的泥沙淤积使黄河河床越积越高,越高越险,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如遭遇大洪水,黄河下游极易决口,后果不堪设想。佳县应大力提倡枣草间作,力减水土流失。建议下游省区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协调向上游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给予一定额度的生态补助专项资金,以从源头上杜绝悬河决堤之患。

  七月五日 陕西•佳县

  早7点从住地出发,在崎岖的盘山路上行驶1个半小时之后,到达朱家洼乡泥河沟村,让我们震惊的一幕展现在眼前,30多亩1000多株老枣树形态各异。据高主任介绍,古枣林有1000多年的历史,该村虽距黄河1000多米,但因交通不便,不为外人所知,没遭破坏,幸存至今。古枣树干周延3.3米,古干虬枝,果实累累。据高主任介绍,在历史上枣曾被称作“救命果”,在枣生长到花生大小时就不会出现饿死人的事情。
  佳县在去年参加“首届中国枣产业发展论坛”后,考察了北京新发地市场和沧县崔尔庄红枣市场,据高主任预计,2006年仅佳县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的销售红枣量可达1000多万斤,今年下半年组织经纪人开拓沧州崔尔庄市场,以解决枣农卖枣难的问题。在谈到南方市场时,高主任表示: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全县29万人口全看着我呢,工作做不好,没法交待。佳县地下2000米之内没有石油、煤炭。在高峰看来,这是上天对佳县的厚爱,使佳县成为不受污染的一方净土。佳县生产的原生态的优质红枣,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在佳县白云山顶看到了1947年毛主席亲笔书写的“与时并进”四个行云流水般的大字,县城步行街旁矗立着主席亲笔“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大字。我们建议:枣产业应和红色旅游相结合,以带动三产的全面发展。
  下午,受延川县蔡孟亨副县长委托,延川红枣局来佳县接我们,途经闯王故里貂婵家的米脂县、吕布韩世忠故里的绥德县,一进入清涧县境内, 一个个“中国红枣之乡——清涧”、“清涧好枣等好客”的路旁广告牌就映入眼帘。清涧的袁家沟村曾出过四位省委书记,是1936年1月毛泽东写《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所在地。在途经清涧境内的210国道上,出现黄土塌方事件,1000多辆车堵车1小时。在等候时我们转到路边的老乡家,戏称道,如果堵车到晚上,你家可就发了,没有想到老乡却说,挣这种钱没意思,谁渴了、饿了,要水有水要粮有粮。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也许只有老区的老乡才保留着这种纯朴高尚的境界吧!
  5时到延川县后,在延川红枣局高树海局长、吕立雄副局长、高有强站长等人的陪同下,考察了延川红海枣业有限公司。晚与蔡孟享副县长交流,干过政法工作的蔡县长果断睿智,听我们介绍完中华枣文化博览园的情况后,当即决定在中华枣文化博览园中设延川之窗。

  七月六日 陕西•延川

  早8点出发,参观延川县红枣基地,该县主产品种“狗头枣”(因枣上粗下细,形如狗头而得名),1982年朝鲜主席金日成访华并在人民大会堂品尝到该枣后赞不绝口。1983年应金日成主席之邀,“狗头枣”作为中朝友谊信使被引种到朝鲜而闻名于世。返京后与朝鲜驻华使馆联系得知,1983年中国政府送给朝鲜的288棵枣苗全部成活,在朝鲜的平安南道、黄海南道、黄海北道大面积种植(朝鲜的道相当于中国的省)。延川县已经把旅游产业和红枣产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被称为“天下第一漂”的黄河漂流活动,途径之处全是郁郁葱葱的枣树林,能使游人更深入地了解枣产业。因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亲身体验“天下第一漂”的美妙感受,但在母亲河岸边已感受到她的沧桑、伟大与神奇。延川境内已少见临县、佳县那种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白色的黄土高坡,绿色的植被或稀疏或葱郁地覆盖着黄河两岸的黄土高坡,水土流失状况已大为改观。黄土高坡颜色的前白后绿,令我们心中有了一丝慰藉。
  临近中午,我们考察了延水关镇红枣第一加工厂,厂长张卫利正在指挥工人建烘房等扩建的基础设施。据张厂长介绍,他们夫妻创建的这个红枣加工厂,原来年加工枣仅2000多吨,今年投资20万元拟建十个烘房,变传统的自然晾晒为人工强制烘干,减少因恶劣天气对红枣生产造成的损失,年加工红枣能力将会成倍增长。我们由衷祝愿象临县郭海平、延川张卫利这些扎根黄土高坡上的枣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他们担当着山区人民增收致富的希望。黄土高坡上那些老区、山区人民满怀增收致富的希冀目光注视并激励着他们前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是基础,而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就是营造以枣兑钱的孵化器,让枣卖得了、卖得好。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就是帮扶千千万万个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下午,在赶到延川县的大荔县红枣研究所孙养明所长陪同下抵达延安市,考察了延安市区的红枣终端销售情况。遍布于大街小巷的红枣专卖店可谓一道独特风景,诸多销售店门口竖立醒目巨幅广告牌:狗头枣专卖,在和销售人员交流时,才发现他们对枣知识了解少,多为当地经销户自己贴牌生产销售,产品雷同,大同小异。
祈愿中国枣产业的红天下之梦,如革命圣地延安当年的星星之火尽快燎原,并梦想成真。

  七月七日 陕西•大荔

  从延安乘坐一夜火车,早6时早抵达西安,然后经渭南市抵达大荔。在大荔县林业局常西昌局长、红枣局赵建明局长的陪同下,考察了枣业情况。据介绍,大荔县几百年的古枣树达30万亩,约300万株。全县枣树种植42万亩,冬枣的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9月上旬上市,大荔水枣在7月中旬即可上市。下午我们考察了红福园果业科技公司和欣盛果业公司。矮化密植的水枣、冬枣、梨枣郁郁葱葱、硕果累累。据赵局长介绍,要不是6月25日大荔县突如其来的一场十一级龙卷风,枣树上挂的果子会更多。经赵局长一提醒,我们才注意到有不少被连根拨起的老枣树横倒在田间地头。孙养明讲,因老枣树生长在平原沙地,且经常浇水,致使其根系不象山区枣树的根系发达,故遇大风而致枣树连根拨起。由此我们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语。
  孙养明倡建组织的大荔县红枣信息销售联合会在今年6月份成立,首期发展了150多名会员,把当地技术人员、生产基地大户、冷藏运输企业、销售大户统一组织起来,共同开发市场和抵御风险能力,并计划9月份举办“2006中国(大荔)冬枣交易洽谈会”,我们欣然接受了孙所长邀请我们参加并作为主办单位的要求。孙所长投资兴建的秦荔红枣市场正在建设中。针对大荔枣业现状,大荔县张栓劳副县长向我们介绍,大荔县将根据当地农林业的特点,重点培育以销售型为主的龙头带动企业,以促进农业的整体性发展。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实际上也涵括在工业强县的范畴之中。我们也向张县长建议,大荔县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区域特色产品的载体品牌优势,如该县特有的鲜食枣品种——大荔水枣,因上市早,可主打 “中国第一早枣”、“中国鲜食枣第一先”。该县境内存有300万株几百年以上的老枣树,又可打出“中国现存古枣树数量全国第一县”等。

  七月八日 河南•新郑

  早五时,我们在孙所长的陪同下从大荔出发,驱车驶过渭河浮桥,然后出潼关,过洛阳,经郑州,抵新郑。中午我们一行四人到达河南好想你枣业公司。全国十大杰出农民、公司董事长石聚彬已在公司门前冒着骄阳等候我们多时。据石总介绍,好想你公司2006年产值将达到2亿多元,在全国枣企业中其产值应当是首屈一指的。下午我们与专程赶到新郑的河北农业大学刘孟军教授共同参加了好想你公司组织的中华枣文化博览中心专家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行业的专家对好想你公司斥巨资建设中华枣文化博览园并约请中国园艺学会和中国枣网做为共同主办单位,均予以赞赏和支持,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中华枣文化博览中心是中华枣文化博览园的主体建筑,使用面积2400平方米,展示厅以:枣知识(昨天、今天、明天)、枣与科技、枣与生活、枣与民俗、枣与艺术等多方面全面展示枣树这一被称为铁杆庄稼的独有树种,该中心的建成与开放将成为我国枣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石聚彬希望该中心成为我国枣行业的枣中心,使它成为观赏性和科普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博览中心。我们提议,地处黄帝故里——新郑的中华枣文化博览园应是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和红枣文化的融汇和缩影。同时中华枣文化博览园又是红色产业、红色旅游、红色精神“三红”的和谐整合。中华枣文化博览园应成为展现枣与中华民族荣辱与共历史的载体和平台。
  会毕,在石总陪同下参观了好想你工业园区中正在扩建几个大型车间、园内移栽的600棵600年树龄的老枣树群、好想你红枣科技示范园及好想你专卖店。我们对石总讲,你至少在枣业创了三个全国第一:枣企业产值最高(年产值2亿多元)、枣产品专卖店最多(全国300多家)、古枣树移栽群最大(600棵600年古枣树)。最后,石聚彬真诚地邀约第二届枣论坛到好想你公司举办。

  七月九日 河南•新郑

  上午,与好想你公司负责中华枣文化博览园筹建工作的张丙全老师,交流沟通园内枣文化设置的具体事宜。昨晚与我们探讨到十二点多老张,今天精神仍很饱满。老张是个十足的红枣迷,他自己拍摄收藏的红枣图片就达数万张,对红枣事业的执着和红枣情结,和临县的平贵县长一样令人感动。老张讲,在1978年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枣核化石表明,8000年前新郑就已有了枣树栽培。可以说,新郑是中国的枣之源。同时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出生、创业、建都于此。肇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故新郑又可以说是人之源。在地处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流域的两源之处,建立“中华枣文化博览园”实属应天时、顺地利、和人意。
  下午,我们怀着对这块古老而神奇土地的敬仰,探访新郑千年古枣树群,并拜谒了黄帝纪念馆。新郑是全国著名的大枣之乡。放眼望去,尽是不见尽头的茫茫大枣原,具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枣树随处可见,他们顽强的矗立在沙岗上,沟崖旁,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神奇,诉说着历代的沧桑。这里的人们种枣,养枣,贩枣,加工枣,以枣为业,以枣为生,枣就是他们的一切,这块土地本身就是一个无形的枣文化博览园。
  7月9日晚9时,从新郑赶到郑州踏上返程的列车。
  短短九日之行,匆匆忙忙,走马观花。但这一路走来,使我们对枣树这一古老的树种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目前枣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到之处得到枣区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我们深受感动也深感惭愧。纵观我国枣树的分布,她几乎全部生长在黄土地、盐碱地、丘陵沙荒地等贫瘠的土地上,如果做一幅枣地图时,会发现枣主产区均为经济条件欠发达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她乐于奉献,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去,她为改变我国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为我国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绿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束了黄河流域枣区考察,我们有感动、有失落、有欣喜、更有思索……
  下面是我们的几点想法和建议,提出来与全国枣业同仁商榷、共勉。
  一、重调控:国家应重视枣业地位并加强宏观调控。据粗略统计,目前我国枣树面积应在1600万亩以上,枣区人口加上从事与枣相关工作(收购、加工、销售等)的人数应在6000万人以上。枣业已成为我国农业中的大产业。因此国家应当重视枣业的发展,将枣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加大投入力度,正确引导,宏观调控(包括规模、品种、贸易等)。将我国枣产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枣产业做大做强,并使枣业走向世界。这对增加数千万枣农收入、枣区农村稳定、改善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组织:国家相关部门应成立枣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整合政府及全社会各方资源。建立专业合作社,提高枣农组织化程度,促进枣的产业化,实现枣业的现代化。在去年倡建的中国枣产业网上联合会的基础上,成立中国枣产业联合会。政府把脉导演、枣农披挂主演、组织上阵助演,共同助力枣业辉煌。
  三、强品质:培育绿色、有机枣产品。加大科技研发和培训力度,组织科技攻关,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果晚,品质差、重大病虫害、贮藏保鲜等问题)。通过推广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和模式(如沧县循环生态模式、三安农业模式、战氏零农残模式),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枣产品,推动枣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塑品牌:打造枣业知名品牌,争创驰名商标,拓展国内外市场。针对有影响力的品牌枣企业少、附加值低、产品档次不高、红枣产业化水平滞后的现状,各级政府应培育扶持枣加工龙头企业,拉长深加工产业链,培育名牌产品,在枣业中塑造一批象汇源、露露等一样的民族品牌。
  五、创园区:在全国枣主产区创建一批社会主义新园区。整合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模式和生态循环经济型模式,使农民在园区内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进而成为企业股东,彻底改变农民命运。从园区转出的另一部分农民转化为其它行业的产业工人,构筑和谐新农村建设。
  六、转思路:转变思路,以工业化思维经营枣产业,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中国枣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改变传统的将枣仅作为果品的思维定式,将枣转化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使其变为可以再生、循环使用的资源。可借鉴吉林玉米发展模式:吉林原来粮多为患,粮贱伤农。后以玉米为工业原料生产乙醇、氨基酸等,消耗掉大批粮食。拉动粮价上升,粮农积极性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红彤彤的枣果,像珍珠,像玛瑙,更像一颗颗红太阳,她是枣区人们心中的救星,企盼她永不陨落,给人们带来吉祥,带来富裕、带来安康……
  枣,强国人之体魄,筑民族之魂魄。枣,与中华民族同行……

  • 美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