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家庄大枣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
0
2010-12-09 22:04:33 作者:河北省林业局

    大枣是石家庄市的传统优势产品,大枣业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山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是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面对新阶段、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大枣业做大做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基本概况
    石家庄市现有大枣种植面积110万亩,产量1.6亿公斤,主要集中在赞皇、行唐等7个山区县(市),其中,赞皇、行唐两县面积96万亩,占87%。在产地建成大枣烘房800余间,为大枣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以蜜枣为主的加工企业465家(户),年加工能力4500万公斤;产地建有青枣收购、红枣交易专业市场20座,年成交额超亿元。赞皇金丝大枣、行唐大枣均是省名牌产品,同获昆明世博会金奖,其中赞皇大枣是省重点名牌。赞皇、行唐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大枣之乡”。石家庄市的太行山大枣区已成为全国红枣生产和蜜枣加工重要基地。
    二、形势分析
    近年来,全国枣业增势迅猛,面积和产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底,枣树面积达到1500万亩、产量20亿公斤。其中,冀、鲁、晋、豫、陕五大传统产枣大省占全国面积和产量的90%。河北省枣树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3以上,居全国第一,而石家庄的枣树面积、产量同居全省大枣类之首。当前,在我国起主导作用的10大栽培品种为:河北沧州和山东环渤海盐碱区的金丝小枣、河北太行山区的婆枣(行唐大枣)、原产赞皇县的赞皇大枣、山西和陕西黄河沿岸的木枣、河南豫中平原的灰枣及扁核酸、山东的圆铃枣和长枣,以及近些年新发展起来的两大鲜食品种——河北黄骅、山东沾化的冬枣和山西临猗的梨枣,十品种产量之和可占全国枣总产的70%。就综合评价而言,赞皇大枣、行唐大枣均是其中最优良的品种,特别是赞皇金丝大枣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自然三倍体,堪称世界独有、全国最好的品种之一。由此可见,石家庄市不论是枣树种植规模、产量,还是品种资源,在全国均具举足轻重的地位,大枣的特色优势彰显。再者,石家庄市太行山场面积广袤、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枣树生产质优病少,素有“铁杆庄稼”之称,发展空间很大。从消费情况看,目前全国20亿公斤鲜枣产量折合干枣8亿公斤,人均占有量仅0.6公斤。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大枣营养保健价值认识的增强,大枣需求量将日益增加。由于中国枣独具的营养保健价值,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国际认知度的提高及出口渠道的拓宽,大枣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将逐步加大。再加工大枣独特的营养保健价值极高,开展精深加工的空间很大,决定了大枣产业极具广阔的发展前景,也预示着石家庄市大枣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和美好前景。
    三、存在问题
    1.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品种更新换代速度缓慢。目前,石家庄市大枣生产仍以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传统制干型赞皇大枣、行唐大枣为主,而鲜食型、加工型、兼用型品种发展不足,特别是对现有传统赞皇大枣、行唐大枣等当家品种选优力度不够,尚未培育出过硬的更新换代品种,缺乏大面积的开发改良。
    2.枣树集约化管理水平不高,标准化生产急待普及。由于枣树立地条件、基础设施、当地经济水平、管理习惯、枣农技术素质等差异,各地枣树管理水平不平衡,有的还比较粗放、甚至处于放任状态,基地化、园区化、园艺化发展水平低,影响整体生产水平发挥。
    3.科技研发跟不上,毁灭性病虫害日益猖獗。特别是生产上的枣疯病、缩果病、裂果、绿盲春象、采前落果等缺乏切实有效、易于推广的防治措施。
    4.产业链短,产业化发育程度亟待提高。一是缺少有实力、带动作用强、辐射面广的外向型龙头营销企业组织,由于枣树分散经营、枣农组织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缺少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有效的组织形式,产业各环节衔接不紧密,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影响市场竞争力。二是大枣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低,仍停留在粗包装、大包装卖原产品阶段,产品附加值低,缺少清洗、抛光、分级、精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大枣储藏保鲜技术不过关、货架期短,一般只能鲜储2—3个月。三是加工业短腿,缺乏实力强、拉动作用大、产品在市场叫得响的外向型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目前,石家庄市的大枣加工主要是分散经营小作坊式的蜜枣加工,充其量是粗加工、初加工,产品附加值低,市场风险大,属夕阳型加工产业。科技研发能力差,缺乏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认可度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带动能力差。四是市场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市场布局不合理、规模小、设施不完备、辐射面不广,与石家庄市枣树生产大市的地位极不相适应。缺少有规模、上档次、交易量大、在华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大型、超大型专业市场。
    5.生产方式单一,大枣的多元功能开发不足。目前,石家庄市大枣主要是制干卖原产品和采青加工蜜枣两种方式,生产方式相对单一,大枣本身的鲜食、制干、深加工等多元功效尚未真正发挥出来,“大枣文化经济”开发不够。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如阿克苏地区制定实施了150万亩红枣产业发展战略)等地的枣树发展迅猛,凭借其特殊的地理、气候优势,将对内地传统大枣产区将带来严重冲击。
    四、对策与建议
    (一)拓展规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规模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规模就没有品牌,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石家庄市独特的品种资源、广袤的山场、雄厚的群众基础为大枣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具备发展大枣强市的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出口渠道拓宽,为大枣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要抓住国家退耕还林、山区综合开发、太行山绿化工程实施千载难逢的良机,加快发展,迅速拓展规模,力争到“十一五”末使枣树规模达到150万亩。
    (二)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枣树管理水平。通过实施园区化开发、园艺化栽培、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绿色化产品,提高整个基地经济水平。重点实施“四改一加强”战略,一是改枣树自然粗放管理为集约园艺化管理,解决枣树不丰产的问题。针对我市部分山区枣树管理粗放、树体高大、树形紊乱、结果部位外移、树势衰弱、产量低而不稳的状况,重点推广以树体改造为主体的“树开心、枝拉平、精细管、肥平衡、无公害、质先行”的技术路线。二是改枣树开甲为利用促花王调控技术,解决大枣长不红、采前落果严重的问题。三是改传统化学防治为应用无公害技术防治病虫害,提升枣果质量安全水平。主要是应用性诱剂、粘虫胶、粘虫板、杀虫灯、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保障质量安全。四是改大枣自然晾干为烘房烘干,解决大枣采摘晾晒期果实浆果、霉烂问题,提高大枣商品质量,实现增值增收。五是加强科技攻关,加强对制约大枣发展的瓶颈问题的研发,如枣疯病、缩果病、裂果等。
    (三)拓宽思路,实施大枣多元化开发。大枣是功能多用的品种,营养保健价值高,开发潜力大。要通过早、中、晚品种,鲜食、制干、加工型品种的合理搭配,以及实行分期采收等,开发大枣多元化用途。同时,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用现代工艺开发现代型大枣加工系列产品,使传统产品上档次,特别是加强加工专用枣品种研发、传统枣产品改造升级和功能性食品开发,达到产业深层增值,实现大枣产品多样化、功能化、现代化。要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大枣文化,通过举办大枣节、大枣生态采摘、发展休闲观光、申报原产地域保护等推动大枣文化经济发展,扩大影响,拓展大枣业发展新思路。
    (四)多措并举、加快大枣产业进程。一是制定宽松政策、扩大招商引资,采取引、借、扶等多种手段发展大枣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大龙头、强龙头,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延长产业链。二是打造大型大枣专业市场,通过引导、招商、扶持、扩容完善等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在北方乃至全国知名度高、容量大、辐射面广的产地专业交易市场。当前重点是尽快启动行唐口头红枣市场,并逐步完善设施,优化服务,提高交易量,逐步培育成大型、超大型大枣市场。三是加强大枣储藏保鲜技术开发,延长供应周期。同时,要提高大枣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推广适时采摘、清洗、抛光、分级、烘干、包装等提质实用技术,实现增值增收。四是大力发展各种形式、产业各环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枣农组织化程度,增强驾驭市场能力,推动建设利益共同体。
    (五)加大扶持引导,保障大枣健康发展。大枣产业是石家庄市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在山区群众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要从政治高度带着感情抓好大枣产业发展。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尤其在树体改造、标准化建设、无公害防治、新品种培育、技术创新和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给与更大的支持;二是引进高端人才,为大枣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聘请全国一流的顶尖专家、学者3-5人组成市政府大枣产业开发顾问组,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果农培训提供高端师资,为第一时间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新项目牵线搭桥,并围绕制约石家庄市大枣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科研攻关,把我市枣业发展置于科技制高点。三是吸收有关单位组建石家庄市大枣产业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大枣产业发展;同时,加强产业协会建设,强化行业管理,优化服务,为石家庄市大枣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搭建平台。

                      2007年11月

  • 美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