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文 | 枣乡拾遗
0
2023-12-21 07:06:14 作者:张建文

枣乡拾遗


⊙张建文

       2010年10月9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行唐县为“中国红枣文化之乡”,挂牌成立全国唯一的“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为探寻中国大枣文化,我们驱车来到了中国大枣产业的发源地——河南省新郑市。
       经过近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河南新郑。这里是红枣的故乡,是河南红枣产业的主产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大门上方,大型电子字幕显示着“好想你枣业欢迎你”字样。彩旗飘飘,猎猎作响,大红的枣型灯笼随处可见,挂满了周边的枣树。讲解员身着象征红枣的枣红色制服,配备讲解话筒,引导我们步入中华红枣文化博览中心的大门。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天下第一枣”,一个用红枣做成的高6.99米、宽2.5米左右的椭圆形大枣造型。据讲解员介绍,该红枣由10名工作人员用12800颗红枣,历经半年多时间精制而成,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红枣真品仿制模型,也是“好想你”枣业人,做大做强红枣产业的信心体现。
       博览中心还展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种红枣品种标本,并配有相关介绍。据悉,“枣”原名“找”,是人文始祖黄帝发现并种植推广,具有几千年的栽植历史,被称为木本粮食作物,红枣富含糖类、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A、B2、C及铁、磷、钙等微量元素,几千年来,随着人类栽植和传承推广,发展到现在拥有上百个品种,并衍生相关产品,如:枣茶、枣脯、枣片、枣饮料、枣酒、枣醋、蜜枣、脆枣、枣花蜂蜜、红枣酪、枣酱、养生枣制品等,将红枣的作用和价值,进一步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参观的中华红枣文化博览中心,包涵了枣的历史和现状。因为历史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获得的最为宝贵、最为丰富的精神财富。枣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包括枣的食谱与药方),包涵在与枣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之中。博览中心还展出了枣文化作品,如:传说、故事、诗词、散文、戏剧、绘画、摄影、雕塑、歌曲等,它们是枣文化的灵魂,还表现在政治、经济、哲学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枣树与战争、与古今名人,枣树与农业、与工业、与旅游业,枣树与日常生活、与风俗民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涵盖了枣与人文历史的方方面面。
       从红枣文化博览中心出来,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来到好想你枣业公司主厂区的生产车间。花园式的企业环境,让我们为之振奋不已。主干路两旁,种植着各种品种的枣树,企业拥有8个生产车间和两座万吨冷库,各个车间分别根据产品不同分设。
       我们主要参观了枣片生产车间。通过参观通道,进入枣片生产区。车间内,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在熟练地包装产品。流水线作业,秩序井然,无毒灭菌保证了企业的卫生条件,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通过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才知道,原来仅“枣片”就拥有几十个品种,原味、柑橘味、薄荷味、草莓味、野酸枣味,以及阿胶、西洋参、维钙等不同品种的枣片,适合不同喜好的口味。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黄帝贡枣苑、木雕博物馆等设施,与枣木相关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产品,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
       下午,我们在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好想你红枣科技示范园。好想你科技示范园位于新郑市近郊,是集科技开发、繁育推广、参观、采摘、餐饮、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这里拥有千年枣树数十万余颗,其中就包括相传黄帝种植的首棵枣树。
       我们步入枣林,尽情地享受着田园风光,采摘各个品种的红枣。在这里,我们见识了枣的品种,可谓花样繁多,数不胜数。有很多品种,都是我们首次看到,感觉非常新鲜,这里种植着磨盘枣、辣椒枣、茶壶枣、墩枣、牛奶枣、马枣、龙须枣等近百个品种。示范园依靠科技培育红枣优良品种,遴选名、特、优、稀红枣资源打造精品红枣园,已经发展成为乡村游、农家游的首选之地。
       追溯枣乡的千年文化,我们河北行唐早在秦代置县,近年来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评为“千年古县”。行唐是产枣大县,枣树栽植面积60万亩,常年产量18万吨。枣树是行唐人民的精神之树、生命之树。人育树、树养人,人树合一、息息相关,由枣树衍生的枣乡文化世代传承发展,成为古县行唐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在行唐当地广为流传着“许由植枣拒尧禅”“女英护枣”“乐羊挥鞭称神树”“云蒙佳酿结良缘”等美丽的传说故事。历代文人和当代作家、艺术家及民间文艺爱好者,多以家乡红枣(树)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诗歌、戏曲等赞颂枣乡风情的文艺作品,如:小说《枣园风波》《神树记》;散文《说“箕山”,话“许由”》《枣花蜜》《枣乡情话》《金秋枣儿红》《铁杆庄稼中秋红》《真是一树红玛瑙》《枣乡的风度》《红枣情》《探秘千年古枣树》《枣乡美酒枣木杠》《枣林风光枣乡人》《枣树,儿女为你而战》;诗歌《家乡的红枣树》《枣乡之秋》《红枣林》《秋风里的心痛》《红枣挂心头》《行唐枣乡歌》。此外,还有大量的“客来酒香风亦醉、人去枣庄路留香”“春光铺开千山绿、秋风拂出万岭红”等与枣有关的对联;“一日一把枣、长生不显老”“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木本粮食,百药之引”等枣乡民间谚语,更是枚不胜举。
       这些反映枣乡文化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枣乡文化,提高了行唐红枣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

  • 美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