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枣
0
2017-10-19 23:06:57 作者:漠风

    每年过完中秋节便是打枣的时节了,沉寂了整整一个夏天的高原,突然变得喧嚣起来。橙黄的山脊上还没有来得及变黄的枣树叶子,在微微的秋风中荡起绿色的波浪,大红的枣子透过茂密的树叶层,露出丰满的身子,散发着阵阵的清香。一阵微风吹过,整座山脊的沟沟壑壑到处飘满迷人的枣香。

    临近打枣的时节,家家户户手忙脚乱地为打枣做着最后的准备,手脚勤快的人家,早在十几天前便做好了打枣的准备。在沟壑上砍些细嫩的柳条,去了皮之后,编织成大小不一的箩筐,以备打枣时或者是枣子收获后使用,其实他们都知道,光靠这些碎小的箩筐是远远不够盛放一年的枣子的,但他们还是编织了箩筐,以备方便之用。

    打枣开始的两三天前,大枣户的人家,在距离枣林最近的地方或者是自家的院子里,清扫出一块既整洁又宽敞的空地来,扑上灰色的土布,以便盛放收获的枣子。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之后,便正式进入了打枣的时节,最先出动打枣的是村里的妇女和小孩。她们早已是撑不住收获的喜气,抢先开始了收获。

    早熟早收是村里人收获枣子最为常规的方法,不过有时候村里提前来了收购枣子的外地人,大家就管不了那么多的讲究和说法了,不顾三七二十一把枣子收获完为痛快。有时候一些收购枣子的人喜欢收购带着绿色的枣子,原因是运输的路长,害怕成熟的枣子被放坏,这对于村里的人来说有些可惜和糟蹋,但是遇到这样的买主也都是迫不得已……

    炊烟袅袅升起,形成了清晨里打枣前的第一道风景。老人、孩子、狗叫、鸡鸣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此刻,妇女们在厨房里手忙脚乱地准备着全天的食物,院子里的老人和孩子们正在准备打枣时用的箩筐一类的工具,早饭过后,家家户户的老人、小孩纷纷向枣林走去,偶尔顺手摘一颗枣子塞进嘴里,大口大口地咀嚼着,发出清脆的响声。

    调皮的孩子们,没有一个在树下老老实实地捡枣子,他们全部都爬在枣树上,个个灵活得像是丛林里的猴子,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从一棵枣树到达另一棵枣树。枣树的枝干虽然很细小,但是枣树的枝干结实,牢固。枣子树的全身长满像针一样的利刺,稍有疏忽就会被扎破手或者身体,即使是这样,这些调皮的孩子依然不会乖乘地待到树下,有的孩子被枣刺扎破了手,跳下树,撒上些黄土,揉一揉,又跑到了树杈上去了。

    一些听话的孩子,虽然能够听从大人们的指挥,但是时间不会太长。干烦了,大人们再怎么指挥也是无济于事。有时候几个孩子在大人们的鼓励下,比赛捡枣子,孩子们一时兴起,比赛开始了,同样是好景不长,不一会的工夫,有人开始捣乱,比赛形同虚设。一些不知饥饱的孩子枣子吃多了,肚子胀得像气球一样,躺在大人们的怀里,让大人们也干不成活儿,真是无奈至极。

    壮劳力们永远都改不了他们天生的本性,他们在打枣中的表现和他们的本性是完全相吻合的。打枣时的男人们,大多是站在梯凳上用木棍从枣树上将枣子成片成片地打下来,有时候,累得满头大汗,却从不说一个累字。这些默默打枣的男人们,没有几个多言的,累了,坐在枣树下吸烟,顺便从地上捡起枣子,津津有味地咀嚼着,能嚼出整个秋天的味道……

    老人和妇女们的活儿似乎被永远地定制了下来,既没有爬梯凳的权力,也没有上枣树的能耐。他们只有在枣树下安静捡枣子的份儿。但是这些无聊的女人们,不会像沉默的男人们一样选择沉默或者是吸烟。乐趣就是几个人,把矛头集中指向其中的一个妇女,她们的做法是表面看起来像是在夸奖人家,但实际上是在挖苦人家。有些时候把口齿笨拙的妇女们说得哑口无言,但是这些人从来都是不会记仇的。

    进入打枣的时节,家家户户起早贪黑地忙碌在枣林里。多数人家在早晨做好了一天的饭食,饿了就吃,渴了就喝。这样既不会影响打枣,也不会挨饿,真是一举两得。这样的秋天让我永远挂念和留恋,可惜的是季节过于短暂……

 

(漠风,原名刘治军。曾在《中国文学》、《陕北》、《陕北文学》等数十种报纸杂志发表作品,有作品入选多种选集并获奖,2013年荣获第一届“神华文学奖”诗歌组特等奖)

  • 美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