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枣
0
2016-12-03 10:14:03 作者:张蕾

 

   现在,我站在公元2016年的延安枣园。
  有鸟儿在枝叶间鸣叫,悠然而辽远。初秋的阳光依然稠密而浓烈,一瓢瓢金色的蜜汁泼洒在翠绿的枣树枝头。树上果实尚青,但却粒粒饱满、粒粒浑圆,闪烁着莹润的光泽,璀璨又夺目。
   枣,便是那著名的延安的枣,枣园的枣。
  对于枣树,对于枣,我并不十分陌生。在我的家乡,乡间小路上、山冈洼地中、寻常人家的房前屋后,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然而,令人遗憾而又让人费解的是,尽管家乡地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但枣的味道十之八九都不甚甜,入得口中,好似咀嚼着棉花套子,索然无味。
  而延安的枣,况味却大不相同。
   在延安,枣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果树。可以这么说,有多少山岭便有多少枣树,有多少农家便有多少枣树。每当金秋来临,秋风送入眼中的第一粒果实便是枣,一进九月,延安的街头巷尾便有人挎篮卖枣。它们躺在竹篮里,脸庞挂着羞涩的红晕,露出浅浅的笑容。拿一个送入口中,那种少有或者说是绝无仅有的细密、瓷实,那种少有或者说绝无仅有的清香、甘甜,立刻侵占了全身所有的触觉与味觉。我常这样想,或许大河上下、天地南北,只有延安的枣才是最纯粹的枣。不是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么?那么我完全可以这样说延安归来不吃枣。
  是的,在延安、在西北,枣树早已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果树,而是一种与生俱来且深入骨髓的红色文化和精神图腾。要说延安的枣树,其实也并不高大,在外形上远远逊色于我家乡的枣树。风沙肆虐的高原孕育了它,干渴贫瘠的土地养育了它。这适应性极强的树,生于中原也可,身在高原也罢,一样开花结果,回馈生它养它的大地。然而,自然环境越恶劣,经受的炙烤越多,开出的花就格外芬芳,结出的果就格外甘甜。
   此刻,风儿跳跃着打在枣树枝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那些早熟的枣子似披上了霞帔,在风中摇晃,而尚未成熟的青枣则一嘟噜一嘟噜地压弯了枝头,似要拥抱大地。我在想,漫山遍野的枣香,已渗透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在过去乃至流淌至今的岁月里,延安的枣一定滋润过所有农家的光景,喂养过所有饥饿的生灵,救济过黄土高原上的万物苍生。
   这枣,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枣,而是一个地域乃至整个民族精神的结晶。这样的枣,远比生于风调雨顺中的枣,质地更绵密,味道更香醇,更经得起风雨的洗礼、时光的侵蚀。
  这,便是延安的枣。


  • 美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