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枣起源、演化与枣文化的典型代表
0
2014-07-02 11:24:26 作者:闵庆文 刘某承

中国枣起源、演化与枣文化的典型代表


  闵庆文 刘某承

 

  枣是原产中国的特有果树。据出土文物表明,枣的栽培开始于7000年前。大量古文献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将枣作为重要的栽培果树。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枣已成为重要的果品和常用中药,是给王侯进食的贡品和诸侯相互问候品,并与桃、杏、李、栗并称为我国的“五果”。距今2000年前的汉朝,枣树栽培的技术已经传播到全国各地。距今1500年的后魏时期,传统的枣树栽培技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其中许多技术一直沿用至今。《神农本草》、《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古文献都有记载。

  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的佳县,有悠久的红枣栽培历史,全县20个乡镇653个行政村都有枣树分布,有枣林53万亩,年产红枣2亿斤。佳县古枣园2012年5月被农业部列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现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要候选地。

  悠久的栽培历史,独特的枣文化据《中国果树志・枣卷》记载,中国枣的最早栽培中心在黄河中下游一带,且以晋陕峡谷栽培较早,渐江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从《诗经・豳风篇》、《周礼・天官》和《礼记・曲礼》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晋陕峡谷不仅把酸枣驯化为枣,同时已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并常用做祭祀的祭品和馈赠之礼品。再从现存的枣树情况来看,晋陕峡谷还普遍生长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枣树,这些枣树栽植分散,野生类型较多,管理粗放,是原生的栽培类型,这与文献记载是一致的。而佳县正位于该区域的核心地带。

  佳县枣树栽培历史悠久。“金蛋蛋、银蛋蛋,不如咱的红蛋蛋。”这句流行语中的“红蛋蛋”说的就是红枣。佳县十年九旱,粮食往往歉收,而耐旱的枣树就成为百姓的“救命粮”、“铁杆庄稼”、“保命树”。劳动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涉及到枣树的繁殖、枣树的栽植、枣粮间作、枣园管理、采收和晒枣以及红枣加工和贮藏等多个方面,对现代枣树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佳县有丰富的枣文化。中秋前后,漫山遍野的红枣密密麻麻地挂满枝头,黄土沟壑被红枣点缀着,煞是好看。传统的食品有枣糕、枣果馅、枣粽子、枣焖饭、枣酱、枣蜜、醉枣等,不仅形成了许多有关红枣的风情、习俗、食俗和礼俗,而且百姓对枣更多的寄予一种希望,并把它和喜庆联结在一起,祝福、祝寿、贺年、贺喜、相送相敬的食品中必有红枣。

  庞大的古枣树群落,丰富的种质资源

  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的朱家坬乡泥河沟村,现存有一片庞大的古枣群落,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古枣群落占地36亩,共生有各龄枣树1100余株。其中干周在3米以上的古枣树有3株,最大一株干周为3.41米。2012年在上高寨乡柳树峁村发现一株新的千年酸枣古树,树高约8.5米,胸径54.1厘米,树表面光滑无腐烂现象。现在依然“夏季枝叶茂盛,繁花满枝,深秋时节缀满果实。”

  佳县枣属植物有两种:枣和酸枣。其中,因千百年来经过人为的选择与保护,酸枣出现了野生型、半栽培型和栽培型三个酸枣品种群共16个地方品种。因其分布范围、生态条件、品种用途、栽培方式、繁殖管理办法等差别,现存8个枣的品种群共30个地方品种。

  显著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据《北京同仁堂志》记载“用葭州(今佳县)大红枣,入药医百病”;康熙帝把佳县千年油枣确定为贡品。据从千年红枣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发现,千年枣营养丰富,内含多糖碳链明显长于其他任何品种枣的糖碳链,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枣树树干高大,树冠盖度较大,成片种植,可以起到良好的防风效果;枣树水平根向四面八方伸展的能力很强,匍匐根系较多,侧根发达,固持表层土壤的能力非常强;同时,树龄较长的天然林和人工古树林,其土壤持水能力较强。在植被稀疏的黄土高原区,在黄河沿岸的坡地上,枣树的这些生理特性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方面的功能意义重大。

  • 美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