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鼻祖”许由村留美谈
0
2014-03-29 15:50:12 作者:杨惠玲 朱婧伟



许由村口矗立的“许由故里”刻石。
  许由观遗址前直径达50厘米的石础,足见其当时的规模是多么宏大。
  女英祠。
  行唐县箕山上的许由雕像。


许由,相传为上古尧舜时高洁贤德之人,隐居在箕山颍水(今河北省行唐县)一带,以“拒受尧禅”、“颍水洗耳”而闻名天下,被后人奉为隐士的鼻祖。行唐县上方乡许由村是许由故里,至今许由塚、许由观、洗耳溪、巢父问答碑、女英祠等遗迹尚存。

 □本报记者 杨惠玲

 实习生 朱婧伟/文

 本报记者 张晓峰/图


 唐代宗大历年间“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曾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谒许由庙》,诗云:“故向箕山访许由,林泉物外自清幽。松上挂瓢枝几变,石间洗耳水空流。绿苔唯见遮三径,青史空传谢九州。缅想古人增叹惜,飒然云树满岩秋。”诗的意境空灵幽雅、清新别致,倒有几分像许由高洁旷远的修养和气节。那么,“箕山颍水”到底在哪里?许由到底是何许人?他的故事给后世留下了怎样的启迪?我们跟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勇来到行唐许由故里许由村,寻访有关许由的遗迹,聆听许由的传奇故事。

 “许由洗耳”拒尧禅

 许由村位于行唐县城西北16公里处,村南有河名颍水,村西有山名箕山,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许由与尧帝的传说”故事就发生于此。

 紧临无繁公路的许由村,在村口矗立着一方刻石,上书“许由故里”四个大字。村里年近古稀的张发进和张玉僧老人告诉我们,“许由”这个村名起于何时,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这是很遥远的故事,都是一辈辈人口口相传下来的。而《行唐县志》关于许由村的村名来历,也仅是一句话:“为传说‘唐尧访贤’中的贤人许由的故里,因名。”

 关于许由,《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不受,耻而逃隐。”

 许由躬耕箕山颍水,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名的贤德之人。尧称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自感年事已高,亲自到箕山拜访许由,欲把帝位禅让给他。《庄子·逍遥游》中记载了一段十分精彩的对话:“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我自视缺然,请致天下。’”其大意是说:当光明永恒的太阳月亮都出现的时候,我们还打着火把,和日月比光明,不是太难了吗?及时大雨落下来了,万物都已经受到甘霖的滋育,我们还挑水一点一滴浇灌,对于禾苗来说,不是徒劳吗?我看到你就知道,我来治理天下就好像是火炬遇到了阳光,好像是一桶水遇到了天降甘霖一样,我是不称职的,请允许我把天下让给你。

 尧送给许由的不是普通的礼物,而是“天下”的统治权。然而天下再大,也大不过许由的胸襟。许由给了尧一个绝妙的回答:“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许由告诉尧,一只小鸟在森林里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鼹鼠在河里饮水,它顶多喝满它的小肚子就好了。“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厨师即使不做祭祀用的饭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呀。”这也是成语“越俎代庖”的由来。

 尧又苦口婆心地劝说许由做九州长,并打算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一同嫁给他。许由听后,顿感蒙受了奇耻大辱,于是,他向尧推荐了舜,跑到溪边濯洗自己被尧话污染了的耳朵,正好遇到巢父牵着黄犊来饮水。巢父据说也是上古尧时的隐士,他看到许由的洗耳举动,便问缘由,许由如实回答。巢父说:“子若高岸深谷,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声。污吾犊口!”说完,巢父愤然牵犊而去。此事在颍水洗耳溪畔(今行唐县颍南村北)的“巢父问答碑”碑文中,也有详细记载。

 “这是一段中国隐逸文化史上最悠久的智慧对白!”王勇说,巢父的责难和诘问直逼许由的内心世界,也直逼千百年来所有人心中的世俗欲望。这段话构成了许由最后真正的开悟,他的历史在这句话后再也没有更多生动翔实的记载。

 许由拒受尧禅,挂瓢洗耳,逃隐箕山,躬耕而食,潜心研究红枣园林,开创了隐逸文化的先河,被后人奉为隐士的鼻祖,历来被文人墨客所颂扬。在我国的各种古籍中,也留下了“唐尧访贤”、“拒受尧禅”、“颍水洗耳”、“巢父问答”等一系列关于许由的故事。

 “箕山颍水”在何方

 许由逃隐箕山、颍水洗耳的故事,古今流传,才有了“箕山颍水”一说,也使“箕山颍水”成为一个专属用词。可这“箕山颍水”又在哪里?《山海经·海内东经》、《史记》、《方舆纪要》和现代典籍《辞海》、《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等,“箕山颍水”并列提及且与许由传说有关的,有两个区域记载明确:即河南登封和河北行唐两地。巧合的是,行唐有个许由村,而且别具“箕山颍水”的景象,于是,这里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出许由村一直向北,走大约五公里,便可以看到箕山。《行唐县志·地理志》(康熙十九年[1680年])载:“箕山,在治西北五十里,峰形若箕,相传许由隐此山,有冢在其山上。”“颍水,在治西北三十里,即郜水之上游也,自两岭口山谷流出,南行三十里经箕山之东、许由村之南,传云洗耳溪即此也,东流遂名为郜(河)。”

 箕山不高,海拔只有200多米,坡缓。根据箕山的山形,当地人称之为“八面箕”,也就是八面簸箕之意。登上箕山,向四周望去,视野极为开阔,令人心旷神怡。在箕山山顶上,青砖碎瓦随处可见。《史记·伯夷列传》载曰:“……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巡幸五台山,驻跸行唐,御揽箕山,作《咏箕山》四首(《清·同治·行唐县志》):“兰衢翘首望云端,小隐兴予论古遥。一任弃瓢还洗耳,巍巍荡荡总归尧。”(此为其一)

 在箕山东南山脚下,就是颍水古河道。箕山山底,低洼之处,便有泉水渗出,八股清泉,环山成为一条小溪,汇入颍水。

 王勇介绍,2008年春,河南省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道生先生专程来行唐实地考察,并邀请部分从事尧舜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来实地察看、互相磋商,最终得出新论:许由隐居、唐尧访由的传说故事,极有可能发生在行唐之地。

 许由女英受尊崇

 近年来,“千年古县”行唐以许由为始形成的红枣文化已经成为行唐县不可缺失的文化品牌。在行唐县诸多的红枣传说中,流传最广的是许由、女英植枣的故事,许由和女英也一直被枣乡人作为“箕山公神”和“枣神娘娘”所尊崇。

 女英和娥皇是唐尧的两个女儿,姐妹俩同嫁虞舜为妻。虞舜继尧禅位后,到南方巡视灾情,不幸逝于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上。娥皇、女英闻此噩耗,便一起到南方祭奠舜帝。二女站在湘水边,悲痛不已。她们的眼泪洒在竹子上,竹子便挂上斑斑泪痕,变成了“斑竹”(又称湘妃竹)。娥皇、女英的生动故事和美丽形象,历来成为文人墨客的创作素材。“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在《楚辞·九歌》中更是加以热情歌颂。

 在行唐县,同样也流传着娥皇、女英的传说。在这里,女英则是一位淳朴善良、不畏强权、保护枣树、造福百姓的“枣神娘娘”。娥皇、女英奉唐尧之命到箕山颍水向许由学习植枣,姐妹俩和许由相识、相恋,感情甚笃。后来,唐尧建都平阳,年事已高,欲把帝位禅让给许由,并答应将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一同嫁给他。许由拒受禅位,逃隐箕山不出。姐妹俩与许由有情无缘,最后双双嫁给了虞舜……姐妹俩跳入洞庭湖殉情后,女英大难不死,历尽艰辛找到许由,两人一起隐居箕山,躬耕而食,潜心红枣园林,造福百姓。

 在行唐的颍水洗耳溪畔,建有女英祠(俗称奶奶庙),祠庙中女英彩塑体态匀称,栩栩如生,壁画描绘了女英泪洒湘水、颍水护枣的故事。

 许由死后葬于箕山之巅,相传人们为避免黄土和山石污染其身,便排成长队从颍水河中攫取洁净的细沙,手捧细沙依次传递至墓塚内填充。为纪念许由,后人将其居住之地称为“许由村”,至今许由塚、许由观、洗耳溪、巢父问答碑、女英祠等遗迹尚存。现在箕山之上又立起许由祠遗址碑,新建了许由雕像及乾隆御诗亭,以纪念不求名利、献身红枣园艺的许由。
  • 美文推荐